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美哉!粤东“飞”出个“新特区”……

    信息发布者:WAISHANCUN
    2019-07-20 09:56:23    来源:南方日报   转载

    美哉!粤东“飞”出个“新特区”……

    u=1168916308,1115820502&fm=214&gp=009-53-24-.jpg

    7月9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迎来了一批重要客人,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执行总裁王洪波一行,就已签约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深汕基地规划初稿与合作区领导展开深入交流,加快推进哈工大机器人深汕基地建设。

    这是深汕合作区加紧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的一个最新片段,也是深汕合作区挂牌成立半年多来产业升级、城市蝶变的一个缩影。

    从深圳向东,一路青山绵延、小河流淌,田间地头偶有炊烟袅袅。如果不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地处粤东海丰的这块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依然会是落后的农村形态。

    因为深圳发展要素的注入,眼前,一个特区新区正拔地而起:深汕大道按双向八车道扩建,主打机器人产业的深汕湾科技城雏形已现,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正式开业,高147米的城市地标——东部大厦顺利封顶,科技范十足的海洋智慧港全力开工……

    2018年底,深汕合作区正式挂牌。除了拥有深圳第“10+1”区的身份,还被视为飞地经济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

    挂牌仅仅半年,深汕合作区进驻高端企业300多家,交通、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迅速提升,城市治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全面对标深圳。

    “如果以更大的视野来看,深汕合作区管理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机制的创新,意义不局限于飞地经济,更是对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探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一次大胆实验。”深汕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认为,历经“给钱给物”“扶贫双到”“产业转移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当下的深汕合作区已经进入到扶贫“5.0版”的探索,也就是“合作建设一座城市”,这将稳定持久地推动汕尾脱贫,实现新时期跨越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杨磊 陶清清

    新热度

    从招商引资难到选商选资愁

    仲夏时节,位于汕尾海丰地界内的深汕合作区,一批重大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推进。

    造一座新城,产业先行。在深汕合作区的中轴线上,一个占地13.5平方公里的机器人小镇,正在抓紧建设。

    “深汕湾科技城是机器人小镇的引领性项目,定位于研发+生产模式,项目投产后,主要生产高端机器人。”深汕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洪天介绍,“该项目2018年11月底开工,计划2021年10月份一期交付,可释放3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去年8月份刚来的时候,那感觉就是荒凉,出了工地就是菜地。”孙洪天感慨道,深汕合作区正式挂牌后,发展动力更加澎湃,建筑工地遍地开花,真是一天一个样。”

    尽管产业基础薄弱,但从一开始,深汕合作区的产业规划就看齐创新之城深圳的标准,除正在建设中的高科技园区和平台,一些已经投产的企业,也明显贴上了高科技标签。

    去年10月份完成厂房建设并投产的威可特公司,专注于保险丝熔断器研发和生产。公司总经理郝明告诉记者,公司此前在龙岗天安云谷办公,一直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厂房和办公空间。意识到深汕合作区蕴藏的机遇,公司早早与合作区洽谈,并最终拿地建厂,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我们生产的熔断器应用范围很广,从手机到普通电器,从汽车到高铁,我们的产品都能覆盖,未来还希望能够将产品装配到国产航母上去。”郝明介绍,新工厂投产不到几个月,已经接到来自欧洲客户数百万美元的订单。

    万泽航空是深汕合作区的一家明星企业,这家能够制作飞机发动机叶片的高科技公司,正全力推进高温材料生产基地的建设。

    大数据、云平台、5G……与前沿产业在深圳推进的节奏同步,一批深圳知名企业带着核心业务板块抢滩入驻,成为撬动深汕合作区初创发展的先锋队。

    截至目前,承担华南地区微信支付、红包等重要数据存储的腾讯大数据中心落户深汕合作区;存储有华润集团多个业务板块重要数据的华润大数据中心也在合作区扎根;刚刚成立不久的深汕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也致力于从深汕起步,加快布局5G系统,打造智慧城市。

    “深汕合作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仍是一张白纸,但却为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无限可能。”研究院负责人罗平介绍。

    在外人看来,挂牌不久的深汕合作区,最大的资源就是空间和土地。但深汕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组织人事局局长谢海生却有些发愁:“合作区挂牌以来,已吸引超过300家高端企业入驻,目前排队进驻的高科技企业超过1000家。几年前,我们还需要到全国各地招商,但现在我们苦恼的是如何选商选资。”谢海生说。

    新速度

    一个地标刚封顶又来新地标

    6月6日上午,一架直升机缓缓停在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大楼一侧,将一名重症急诊“病患”送往百公里外的北大深圳医院本部。这场演练是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揭牌仪式的一个环节,自深汕门诊部启用以来,深汕合作区健康工作正式纳入深圳卫生健康体系,15万深汕居民医疗卫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此前,深汕合作区只有4所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和技术能力极为有限,不少居民看病得跑到邻近的惠东。为尽快提升合作区医疗水平,深圳市政府决定在深汕合作区开办医院,由北大深圳医院参与建设、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从立项、规划到封顶,仅用了不到100天时间,被喻为“深汕速度”的代表。通过与中国联通和航空公司合作,北大深圳医院本部与深汕门诊部之间还建立了5G远程超声诊室和直升机空中救援通道。

    与此同时,小漠湾文旅小镇、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学校(九年一贯制)、科卫机器人产业园等经济社会重大项目也都在加快推进中。

    5月16日上午,深汕合作区举办了一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待到总投资约535.15亿元的69个项目开工建成,将重塑深汕合作区的城区面貌,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

    “深汕合作区规划的机器人小镇全国最大,而我们是首批入驻企业,短短几个月,已经深切体会到什么叫深圳速度、深圳标准、深圳质量和深圳精神。”深圳市华睿丰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何光军说,如果“三天一层楼”代表了深圳速度,那么深汕合作区则拥有“深圳加速度”。

    孙洪天也对“深圳加速度”感受颇深,据他介绍,按照常规流程,深汕湾科技城项目从招标到进场,可能需要5到6个月,但在深汕合作区,他们只用了两个月时间。为赶上合作区的发展节奏,项目建设也大大提速,“我们的项目方案、可研设计只用120天就完成,地下室的底板到顶板施工,正常情况下需要40天,但建设队伍加班加点,硬生生将完工时间提前了一半。”

    事实上,深汕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释放出的红利,很快变成了合作区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成为合作区建设者的共识。

    5月27日上午,随着“特区建发·东部新时代”项目在35层楼顶实现最后一平方米混凝土浇筑,深汕合作区首座超高层综合体顺利实现了主体封顶。

    这栋2017年10月动工的建筑尽管只有147米,但却是深汕合作区内的最高楼。然而,东部大厦最高楼的桂冠可能戴不了几天,合作区内,设计高度168米的绿地中心已经开挖地基,设计高度238米的深汕创新中心也启动规划建设。

    广东特建发东部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静扎根深汕合作区5年时间,她感慨地说,来的时候只有一个厂区,其余都是荒地,短短数年,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就立在眼前,“深圳诞生了一句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今的深汕合作区能充分体现这句话的含义和价值。”

    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体现一座城区营商环境的政务服务也在加速。

    市民黄女士近日前往深汕合作区行政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原本以为需要多个工作日,哪知道20分钟就搞定了所有手续,这让黄女士十分开心。

    “深圳出台实施的‘秒批’‘只跑一次’等政务服务,已经复制到了深汕合作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深汕局相关负责人刘晓明介绍,除了参照深圳质量提供政务服务,未来,深汕合作区还有望获得“特殊待遇”,即享受市一级的审批权限。届时,市民群众的大部分需求都能在合作区内解决,避免长距离的奔波。

    新温度

    住城里的楼还留得住乡愁

    MIX影院、太平洋咖啡、麦当劳、华润万家超市……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赤石河畔的赤河广场不久前正式开业,一下子成为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争相前往的“打卡”地。

    伴随一个商业体的落成,一幅深汕合作区独有的画面徐徐展开:一边是田园河道白鹭,一边是电影院咖啡馆品牌餐厅。既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又能享受现代都市的公共配套,而且触手可及。

    与高端产业项目竞相入驻同步,深汕合作区的公共服务机构也在加速完善补齐。

    5月27日下午,深汕合作区深汕湾党群服务中心揭牌。这个对标深圳湾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党建空间,为园区创业者和党员群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休息的场所。与此同时,南山外国语学校深汕校区、北大深圳医院深汕医院都已经开工,后者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望成为粤东地区最大的医院。

    看得见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看不见的城市治理和管理也在发生巨变。

    深圳市公安局深汕分局一位负责人给记者讲了个故事。两条穿越深汕通往粤东的高速公路,每到节假日就容易堵车。新的公安分局成立后,加大了对高速路和服务区的管理,很快就解决了堵车的问题,然而,这却让不少深汕本地人颇有怨言,因为小商小贩靠着堵车做生意的“门道”没了。

    一个面貌日新、充满活力的深汕合作区,正释放出全新的温度,感召着渴望干事创业的年轻人纷至沓来。华润大数据中心员工郑宗艺是个90后,他在合作区工作已经5年,未来还计划在这里安家落户。

    今年上半年,深汕合作区接连发出“英雄帖”,先是招聘237名行政事务员,再在全国选调57名公务员。“令我没想到的是,应聘简历像雪片一样飞过来,有1个岗位居然有800多人报名。而以前,委托人力资源机构都招不到人,100个电话能请到一个人来面试就算不错了。”谢海生说,目前,深汕合作区有200多名事务员,来自全国27个省150多所高校。

    深汕的巨变,也让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开始“回流”,90后女孩杨友萍在太平洋咖啡工作,她感慨,家门口终于有了高大上的商业综合体,村民们过一条马路就能享受到跟广州、深圳一样的配套。

    80后林焕生是赤河广场万象影城店长,他是陆丰本地人,在广西、贵州等地打工多年,如今看到深汕合作区发展得越来越好,为了平衡工作与生活,选择了回家,在家门口工作。

    深汕大道这一城区主干道,将按照深南大道标准扩建提升,这条324国道从坑洼两车道转变为目前双向六车道,在不远的将来,将变身为双向八车道,成为城市地标。

    静坐简阅书吧享受悦读时光,健步圳美绿道感受清风拂面,徜徉赤河广场放眼水天一色,已经成为深汕人生活的一部分。而随着文体中心等场馆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高端城市配套也正在照进现实。

    新维度

    “深汕飞地”探索扶贫“5.0版”

    深汕合作区蝶变,奥秘何在?产耀东告诉记者,一切源于制度创新。

    2018年12月16日,深汕合作区迈出体制机制调整的关键一步,开启了深圳第“10+1”区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

    “各方面都实现换挡提速!”产耀东说,合作区挂牌以来,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在加速嬗变。深汕合作区不仅是区域协调发展、精准扶贫的生动案例,更是落实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有力探索。“如果只是深圳翻版,那我们不能算成功,我们要超越生长,做升级版深圳,对标全球先进、国内一流。”

    近年来,产耀东一直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研究扶贫事业。他认为,我国的扶贫事业经历了“给钱给物”“扶贫双到”“产业转移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四个阶段,目前,深圳对汕尾的对口帮扶工作已实现了扶贫事业的“5.0版本”,也就是双方成功地在深汕合作区这个面积达46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合作建设了一座新的城市,这将稳定持久地推动汕尾脱贫,实现新时期跨越发展。

    有观察者提出,深汕合作区是对口帮扶、精准扶贫扶出来的“飞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理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与深圳的一体化、跨越式发展,在充分借鉴吸收深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作出新突破、新贡献,成为深圳发展的产业承载地、粤东振兴发展的增长极、广东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典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今,深汕合作区已然成为全国首个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建设管理的飞地城市。截至今年4月,深汕合作区已供地产业项目76个,其中69个来自深圳,各类投资已达1200亿元。

    这个曾经是汕尾最偏远、最落后的区域,已经进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以上。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率保持在30%以上,全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动力明显提升……

    深汕湾畔,大潮涌动,蕴藏着砥砺前行人的澎湃动力;圳美绿道,群山巍峨,铭记着开拓创新者的使命担当。当下,深汕人正撸起袖子,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